您所在位置:
首页 > 陇检要闻 > 媒眼看陇检 > 正文
媒眼看陇检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媒眼看陇检107】检察日报丨七口自备井的故事

时间:2025-05-19 10:14:24  作者: 点击数:

2025年5月16日,检察日报先锋周刊刊发《七口自备井的故事》。

《检察日报》截图

七口自备井的故事

讲述人:甘肃省天水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副主任 刘欣

2023年10月,刘欣(左二)参与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联合督导。

刚进入检察机关时我常常在想,平凡如我,在法治中国建设的征途上能做些什么?从书记员到检察官助理,最后成为一名检察官,随着一个个案件的办结,我逐渐明白,无论在哪个岗位,我们的职责就是捍卫公平正义,倾听百姓诉求,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2022年4月,我院收到甘肃省检察院移交的案件线索,反映天水市麦积区马跑泉镇有七口自备井长期在高铁运行安全范围内抽取地下水,影响宝兰高铁行车安全。

起初,我简单地认为,与高铁安全相比,关停几口井并非难事,可立案调查后才发现,问题远比想象中复杂。自备井建得早,村民多年来一直用于灌溉周边千余亩果树,宝兰高铁修建时正好经过该区域。

调查过程中,铁路部门表示曾多次向地方政府发函反馈自备井隐患问题,但一直未得到解决。周边农户无奈地说:“种地这么多年,突然不让浇水了,不浇水地里不产东西,一家人吃啥喝啥。”水务部门和属地政府坦言:“2019年,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高铁运行安全问题,水务部门和马跑泉镇政府也曾计划开展灌溉井关停改建项目,但由于新选的打井地址位于水源地保护区内,违反法律规定,上级单位未予批准,问题就此搁置。”

农田灌溉的需求、高铁运行的安全、水源地保护的红线,三重矛盾交织,似乎成了无解的难题。但高铁运行安全要保障,农户的急难愁盼也不能不管,案子再难也要办。为推动案件办理,我多次走访水务专家,咨询专业机构,组织环保、水务等部门和农民代表召开协调会,共同探寻解决办法。那段时间,我晚上做梦都是水井搬迁的场景,同事调侃我为了几口井已经“走火入魔”。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检察机关的努力推动下,同年10月,麦积区成立了由区委政法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高铁沿线自备井安全隐患整改工作。同年12月,麦积区政府投入668万余元,通过扩建合规旧井、疏通改造已有管网、在水源地保护区外新建水井和水渠等措施,妥善解决了铁路行车安全、农田灌溉需求与水源地保护之间的矛盾。

项目完工后,原有铁路安全范围内的自备井全部关停,改造后的合规自备井出水量更大,灌溉用水在手机上就能操作,村民灌溉更加便捷。2023年冬天,农田冬灌时节,我们回访时发现,自备井抽取地下水带来的高铁运行安全隐患全部消除,冬灌井然有序,果农洋溢着热情的笑脸,盛情邀请我们有时间来尝尝地里产的水果。

现在回想起这个案子,我深切感受到:从高铁疾驰而过的震撼场景,到农户笑逐颜开的温暖瞬间,都是新时代检察官对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未来,在守护公益的征途中,我将继续做法治长河里一朵坚定向前的浪花,以微光聚星河,以青春之热忱为法治画卷添一抹青绿。(本报记者南茂林整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