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兰州市红古区检察院运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助力推动解决机动车维修危废行业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据悉,今年4月,该院从行政机关调取机动车维修企业主体、行业监管、危废流转等数据,依托最高检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经碰撞、对比,发现19家维修企业存在危险废物储存、处置、备案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存在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隐患。
“发现问题后我们迅速行动,对锁定的19家问题企业逐一进行实地走访核查。”办案检察官介绍,现场重点检查企业有无将废机油、废电池交由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有无设置危险废物标识、建立危废台账,有无按国家规定填写转移联单,贮存场所是否规范,防渗漏措施是否到位等情况,并与企业经营者、具体操作人员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日常危废管理流程、签约处置单位资质等情况,查清问题根源。
经核验,模型预警问题属实,部分企业危废管理混乱,对周边环境构成潜在威胁。
为助推机动车行业规范经营、服务社会绿色低碳发展,6月27日,该院依法向负有监管职责的相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积极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督促相关主体及时备案,规范维修设施、场地设置,开展危废管理和整改指导。
8月11日,相关行政机关回复称,已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专项行动,对存在问题的企业进行“体检式”排查和“点对点”监管,涉案企业现均已备案、建立危废台账、规范设置危废暂存间、张贴识别标志、与具有资质的第三方危废处置企业签订《处置委托协议》、规范化处置,并邀请专家为行业经营者授课,开展普法宣传。
“该案不仅通过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实现对海量数据的深度挖掘,有效破解传统监管中的‘发现难’问题,还构建‘收集-贮存-转运’闭环管理体系,推动监管部门堵塞漏洞、完善机制,变‘个案办理’为‘行业治理’。”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化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创建和应用,不断拓宽监督领域和范围,持续跟进监督整改效果,用更高质量的检察履职,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坚实的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