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增长态势,一些恶性案件刺痛了社会大众的神经,而未成年人在案发后不知报案、不敢报案的现象,导致了此类案件发现难、取证难、指控难、认定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张掖市检察机关立足本职,前移预警防线,畅通受案渠道,致力于打造防范犯罪的前沿阵地,履行好吹哨人的职责。
站好两个平台,吹响预警哨。该院依托中国检察网建立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专区,实现网上受理控告、举报、案件咨询、法律服务等工作,通过线下宣传推广,线上完善功能,提升简便高效的服务效果,既保证了控告人的隐私权和控告权,也提升了检察机关的办事效率,受到了青少年的青睐,先后接受咨询5人(次),全部答复并办理。依托12309检察服务大厅,设立未成年人权益保障专区,把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后台前移到窗口,延伸了办案的触角,缩短了服务的距离,补齐了未成年人检察的短板。先后接待来访6人次,来电11人次。
织密两项制度,吹响集结哨。落实强制报告制度,张掖市检察机关把侵害未成年人权益案件强制报告制度作为破解发现难问题的关键,先后组织教育、民政、卫生健康等部门开展培训6次,召开座谈会4次,督促各报告义务单位做好“吹哨”第一人,先后收到教育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报告的线索2件,其中依法查处1件,收到了良好地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落实提前介入制度,为了依法高效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要求对侵害未成年人案件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做到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环节两个延伸,即向前延伸至侦查工作,向后延伸到法院审判环节,通过发挥监督、配合、协作,提升了办案质效,加快了办案进度,实现了涉未成年人案件百分之百介入。
统筹两个保护,吹响动情哨。按照有效惩戒和依法保护有机融合的理念,张掖市检察机关针对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合理适用不批捕和不起诉,把帮助教育贯穿执法办案全过程,通过法律释理和亲情感化的方式,帮助认识错误和反省认罪,给予其回归社会的空间和机会,实现法律惩戒和教育警示的效果。同时坚持法内监督,切实从各个诉讼环节保证被害人的司法权益,做好法外保护,借助心理咨询、医疗救治、司法救助等手段落实保护措施,开展心理干预8(人)次,开展法律援助10(人)次。开展司法救助5人,救助金额32万元。疫情期间开展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大排查,共发现因案返贫和其他原因致贫的事实孤儿3人,分别进行慰问并启动司法救助程序。